第92章 史冊留名
關燈
小
中
大
此事傳遍京中之時,已經是轉日了。
但此事駭人聽聞的程度, 卻並不因為這時間上的稍稍耽延而失色半分。
因為消息是從大理寺傳出來的。
臘月初六, 在京城沸沸揚揚的流言之中, 文安侯府備了重禮, 請了貴客, 到承恩公府接回了傳說中生死不知、失蹤一個月有餘的大姑娘荀灩。
然而剛回到文安侯府, 還沒能落地踏進家門, 荀灩卻身死車中?
哪怕荀灩再晚出事一個時辰甚至半個時辰,此事都只有一種可能, 就是荀家內部處決了荀灩,雖然已經是對荀家名聲於事無補。
但是,荀灩不是死在了文安侯府之中,而是死在了從承恩公府回到文安侯府的這短短一路上。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誰也沒有想到, 幾乎就是在朱家眾人還在查點荀家所送的貴重謝禮、商議著要不要過幾日主動到荀家再提一提朱二公子與荀灩婚事的時候, 大理寺的人就登門了。
因為荀家在發現荀灩身死車中之後, 直接連人帶車就送到了大理寺,英國公世子、忠勇將軍夫婦、聶尚書以及小郗太醫,這幾位從荀家內務的見證人, 直接再次變成了大理寺公堂上的見證人。
人人都看著荀灩好端端的從朱家出來,然後登車回府,不到半個時辰就直接身亡,若沒有在車上遇刺, 就只能是在朱家的時候出了什麽事情, 譬如, 中毒。
朱家自然叫起撞天屈,說法也很合理。
他們為什麽要害荀灩呢?
若真是對她有什麽不良的心思,何必救她,又何必找人辨認、交還荀家,費了這樣大的周折,總不能是專門給自己找麻煩的罷?
但這樣的話放在親戚或世交之間撕扯是可以,在大理寺的公堂上,卻不能拿著反問和假若的話來應對。
荀澈直接上堂質問:“貴府上不必說什麽‘若是有意、若是無意’,心意如何,都在貴府的一念之間,旁人並不得知。如今舍妹的屍身已經交托刑部總堂與大理寺的積年仵作查驗。現在還請貴府二公子將到底何時何地何處救起舍妹、過去這一個月裏到底在哪裏、如何診治、如何抓藥、有什麽人證物證,一一拿出來罷!”
這一下,承恩公府上下臉色都變了。
朱二公子還在試圖分說,自己絕對沒有殺害荀灩的原因和必要,但兩步之後的承恩公臉色卻漸漸慘白起來。
為什麽要請那樣身份的見證之人?
為什麽明明帶了太醫,卻沒有在朱家當場給荀灩診脈?
為什麽荀世子唯一提出過的問題就是有關相救荀灩的過程?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這一刻,荀家根本不是要追究荀灩是怎麽死的,而是要追究在過去的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之內,荀灩到底在哪裏,那整番的說辭之中,到底有多少漏洞!
想到這裏,年過半百的承恩公竟感到背脊上陣陣寒意,目光重新落到那位年輕的文安侯世子身上。
一身海水紋藏藍世子錦袍,頭戴金冠,長身玉立,站在那裏靜靜看著面前之人完全不著重點的辯解,俊秀的面孔上神氣十分淺淡,並沒有表露出任何明顯的譏誚或不尊重,整個人的氣勢沈穩如山。
片刻之後,荀澈的目光也環視過來,薄唇邊竟有一絲似笑非笑,承恩公心裏更是猛地一沈——此事,怕是連壯士斷腕的機會都未必有了……
順風順水大半生的承恩公這回倒是料事如神了一次,從臘月初七此事進入大理寺開始,荀灩之死便開始成為大盛史書當中記載最為詳細的案件,不止是影響了後來大盛世家對於子女的教育,甚至給所有的公卿世家都帶來了一次嚴重的警告。
因為最終荀家對承恩公府提出的狀告與參奏,不只是有關荀灩的身亡,還有對荀灩的拐帶、囚禁、毒害、以及針對文安侯世子散布謠言、危及文安侯府爵位爵位等等。
這樣一條條地說出來的同時,文安侯府自然也拿出了各樣的細則的證據,譬如京兆衙門協同京策軍嚴守京城、內外盤查那些日子的出入記錄,朱二公子的行蹤與行程,從京城經冀州到柳州所有官道驛站之人的口供,所謂翻江落水的殘破車駕地點,沿江上游三十裏,下游一百裏內所有的碼頭船家漁夫水運,周遭省府州縣的藥鋪郎中等等。
幾乎每一件朱家給出的解釋,荀家,或者應該說是荀澈都能給出詳細的旁證與反駁,譬如朱二公子所謂的救人地點處所有漁家路人的旁證,根本就沒有見過任何人溺水求救或者是試圖游水,也沒有任何人下水救人。
朱家所謂的那些合情合理的時間日期,當落實到具體的地點與旁證,沒有一樣能夠拿得出來。
當證據提到這個程度,朱家真是一點退路都沒有了。大理寺只看荀家帶來所有的口供與記錄是用箱子擡來的,就知道這位在流言紛紛之中一個多月不曾回京的荀世子到底做什麽去了。
京兆衙門那邊還十分配合,尤其是經過上次朱家百花宴使得京兆尹江其盛險些罷職的事情,對於朱家車馬甚至下人的出入京城記錄之詳盡仔細,當真無人可比。
江其盛的恩師,刑部尚書陳敏更是趁著這個機會在朝堂上一本接一本的連參,幾乎就差把所有的堂審記錄直接在朝堂上讀給群臣百官,而陳敏所提的意思倒也不是將文安侯府對承恩公府之間的這種兩家之怨上達天聽,而是以承恩公府此事為例,提出了有關緝盜、偵案、舉證、取證等等修訂律例法條的各種意見。
於是整個天旭十三年的臘月,可以說是承恩公府史冊留名的一個月。
其實臘月初九,此案開審的第三天,承恩公便想要找人疏通荀家,求情講和、私下解決,自然是完全無效的。
到了臘月十二,事情越翻越細,朱家已經想要斷腕斷臂的,承認某些事情,哪怕是其實沒做過的事情也行,只要趕緊結案就好。
但荀家的態度卻是,即便承認做過,我們家也需要知道細節,何時何地何人協助。
而這個時候刑部陳尚書已經請旨旁聽,甚至還帶了緝盜司、慎刑司、典律司以及理證司,刑部五司之四當中的各司長史前來學習記錄。研究一下文安侯是如何詳盡取證,當中何處巧妙,何處不足,以及承恩公府所有的對答言辭哪裏有漏,誰是主犯,誰是同謀,如何量刑等等。
當然,長春宮與吳王魏王兩位皇子也沒有坐視不理,在後宮裏請罪求情整整哭鬧了數日。
然而宣帝的仁厚與心軟便在此時顯出問題來,在後宮裏面對愛妃愛子自然是心軟的,想要給承恩公府多留幾分顏面。可朝堂上的臣子們也是可以哭的,刑部尚書、禮部尚書皆跪求泣告,提起慈惠太後在世時如何品行高華、母儀天下,陛下何至於忍心如今因為幾個不肖子弟而有損朱氏一族的清名,又損傷陛下的聖譽。
而文安侯父子上朝對答之時,亦明確表示此事雖是微臣家事小節,但事關家族清譽,不敢不求詳查。
如何定罪朱家,皆看大理寺與聖裁公允,臣不敢妄議,可罪責之外,有關此事的前因後果,臣等只求個清楚明白,才能無愧天地君父,無愧列祖列宗。
這樣言語說出的時候,年輕的文安侯世子眼睛也紅了,言辭懇切,擲地有聲。最終連素來中立的閣臣與平章政事也建議宣帝此事還是清查為好,畢竟清者自清,查個明白,才能還承恩公府的聲譽。
這些話光明正大,有理有據,宣帝縱然寵愛朱貴妃又偏愛朱家,卻也不是如何昏庸執拗的帝王,最終還是允準了對此事的詳查。
而這個“詳”字,簡直就要了朱家的命。
因為荀灩真正的入京時間,其實是十月初六,就在荀淙跟著朱家人從茂林書院回京,溜去百花宴玩耍的那一日。
也在同一天裏,朱二公子親自去接了荀灩。
這件事在發生的當時,荀澈自然是完全不知的。
但是經過嚴格的追索與審問,二房的下人早已吐口說出了真正的日程與時間。文安侯的震怒自不必提,二房在這種情勢下已經是不得不強行與長房站在同一個立場上,假說女兒被朱家拐帶,只是為了女兒的名節與家族名聲才不得不暫時隱瞞雲雲。
最讓朱家氣到吐血的是,有關朱家二房的這個說法,居然並沒有什麽嚴重的問題,因為荀灩確實是從十月初六開始就一直在右江王府與朱家兩邊住著。
而一開始他們沒有說此事是荀灩主動、或者兩廂勾結,現在再說,只會顯得是承恩公府將所有責任都推給已死的荀灩。
雖然大部分計策真的是荀灩主導,可是荀灩已死,承恩公府說什麽都是空口白話了。便是有些荀灩先前的書信,一來為求穩妥言語模糊,二來有這個所謂拐帶囚禁的嫌疑在身上,真拿出來,怕是又被說是脅迫寫下。
而最要緊的是,朱家總不能說出真正的實話,自己是與荀灩勾結,意圖分裂文安侯府、動搖文安侯爵位、從而削弱對中宮以及秦王的支持罷?
另一方面,此時此刻朱家的內外行蹤都被扒得狼狽不堪,更加不敢牽扯右江王府與瑞陽郡主。大約在朱家人心裏,此時最想做的就是將荀灩挖出來挫骨揚灰了。
刑部與大理寺的仵作給荀灩屍檢的結果,最終就是中毒而死,而且是慢.性.毒.藥,除此以外並無外傷。
一句“慢.性.毒.藥”,朱家當真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除了反覆強調並無毒害荀灩、又將荀灩送回的動機和理由之外,朱家幾乎已經無可辯解。
然而大理寺與刑部卻很有創意的表示,你們可能是想要等荀灩到了荀家之後毒發身亡、進一步誣陷文安侯世子。
畢竟,先前在賞梅宴上到荀家報信、宣揚荀澈謀害荀灩的小廝,如今又“覆活”了。
或者應該說是,先前所謂的身死京兆衙門監牢,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嚴審之下其人已經吐口,說是受了朱家商鋪的人收買指使,傳遞這樣謠言。
這個說法要是在當時就翻出來,或者朱家還有什麽撇清的餘地。
但在這個亂局之中提出,無異於百上加斤。當朱家不知不覺地被繞到了“為什麽要陷害文安侯世子”這個話題上時,荀家順勢再次提出新的控訴與質疑。
天旭十三年臘月二十九,大理寺年假之前發出的最後一道要求,要求朱家交出所有京城內外商鋪的人員名單與賬本,尤其是所有朱家名下的藥材店鋪,以便清查荀灩所中之毒是否來自於某地,以及還有什麽人在對荀家的陷害當中協作參與。
至此,這件從荀灩生死開始的案子,已經徹底轉向對朱承恩公府的起底與清查。
天旭十四年的新年,可以說是自從宣帝登基以來,京城最熱鬧的一年了。
尤其是除夕之後開始親戚走動拜年,無論是宗親國戚,還是群臣百官,甚至街頭巷尾的升鬥小民,文安侯府與承恩公府這一宗公案,人人都能講上一通。
只不過有人是從荀灩之死的離奇開始說,也有人是從百朱家百花宴生變開始講,而對政局變化更加敏感的,也有人從數月之前秦王因著毆傷荀澈、以至見罪於帝開始算。
總之兜兜轉轉,昭陽殿與長春宮、秦王與吳魏二王之間仿佛又建立起了一種新的微妙平衡,而宣帝的聖心與大盛的前路,卻仍舊是那樣不可預測。
只有一點是人所共識的,等到正月十五之後,大理寺繼續再審荀朱二家公案,一定會帶來天旭十四年更加激烈的風雲變幻。
那麽在這個時候,宗親輔臣也好,六部各級並散官也好,人人都需要斟酌,自家究竟要站在什麽位置。
所以,當正月初六,文安侯府的帖子送到俞家之時,俞伯晟再度認真糾結了一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但此事駭人聽聞的程度, 卻並不因為這時間上的稍稍耽延而失色半分。
因為消息是從大理寺傳出來的。
臘月初六, 在京城沸沸揚揚的流言之中, 文安侯府備了重禮, 請了貴客, 到承恩公府接回了傳說中生死不知、失蹤一個月有餘的大姑娘荀灩。
然而剛回到文安侯府, 還沒能落地踏進家門, 荀灩卻身死車中?
哪怕荀灩再晚出事一個時辰甚至半個時辰,此事都只有一種可能, 就是荀家內部處決了荀灩,雖然已經是對荀家名聲於事無補。
但是,荀灩不是死在了文安侯府之中,而是死在了從承恩公府回到文安侯府的這短短一路上。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誰也沒有想到, 幾乎就是在朱家眾人還在查點荀家所送的貴重謝禮、商議著要不要過幾日主動到荀家再提一提朱二公子與荀灩婚事的時候, 大理寺的人就登門了。
因為荀家在發現荀灩身死車中之後, 直接連人帶車就送到了大理寺,英國公世子、忠勇將軍夫婦、聶尚書以及小郗太醫,這幾位從荀家內務的見證人, 直接再次變成了大理寺公堂上的見證人。
人人都看著荀灩好端端的從朱家出來,然後登車回府,不到半個時辰就直接身亡,若沒有在車上遇刺, 就只能是在朱家的時候出了什麽事情, 譬如, 中毒。
朱家自然叫起撞天屈,說法也很合理。
他們為什麽要害荀灩呢?
若真是對她有什麽不良的心思,何必救她,又何必找人辨認、交還荀家,費了這樣大的周折,總不能是專門給自己找麻煩的罷?
但這樣的話放在親戚或世交之間撕扯是可以,在大理寺的公堂上,卻不能拿著反問和假若的話來應對。
荀澈直接上堂質問:“貴府上不必說什麽‘若是有意、若是無意’,心意如何,都在貴府的一念之間,旁人並不得知。如今舍妹的屍身已經交托刑部總堂與大理寺的積年仵作查驗。現在還請貴府二公子將到底何時何地何處救起舍妹、過去這一個月裏到底在哪裏、如何診治、如何抓藥、有什麽人證物證,一一拿出來罷!”
這一下,承恩公府上下臉色都變了。
朱二公子還在試圖分說,自己絕對沒有殺害荀灩的原因和必要,但兩步之後的承恩公臉色卻漸漸慘白起來。
為什麽要請那樣身份的見證之人?
為什麽明明帶了太醫,卻沒有在朱家當場給荀灩診脈?
為什麽荀世子唯一提出過的問題就是有關相救荀灩的過程?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這一刻,荀家根本不是要追究荀灩是怎麽死的,而是要追究在過去的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之內,荀灩到底在哪裏,那整番的說辭之中,到底有多少漏洞!
想到這裏,年過半百的承恩公竟感到背脊上陣陣寒意,目光重新落到那位年輕的文安侯世子身上。
一身海水紋藏藍世子錦袍,頭戴金冠,長身玉立,站在那裏靜靜看著面前之人完全不著重點的辯解,俊秀的面孔上神氣十分淺淡,並沒有表露出任何明顯的譏誚或不尊重,整個人的氣勢沈穩如山。
片刻之後,荀澈的目光也環視過來,薄唇邊竟有一絲似笑非笑,承恩公心裏更是猛地一沈——此事,怕是連壯士斷腕的機會都未必有了……
順風順水大半生的承恩公這回倒是料事如神了一次,從臘月初七此事進入大理寺開始,荀灩之死便開始成為大盛史書當中記載最為詳細的案件,不止是影響了後來大盛世家對於子女的教育,甚至給所有的公卿世家都帶來了一次嚴重的警告。
因為最終荀家對承恩公府提出的狀告與參奏,不只是有關荀灩的身亡,還有對荀灩的拐帶、囚禁、毒害、以及針對文安侯世子散布謠言、危及文安侯府爵位爵位等等。
這樣一條條地說出來的同時,文安侯府自然也拿出了各樣的細則的證據,譬如京兆衙門協同京策軍嚴守京城、內外盤查那些日子的出入記錄,朱二公子的行蹤與行程,從京城經冀州到柳州所有官道驛站之人的口供,所謂翻江落水的殘破車駕地點,沿江上游三十裏,下游一百裏內所有的碼頭船家漁夫水運,周遭省府州縣的藥鋪郎中等等。
幾乎每一件朱家給出的解釋,荀家,或者應該說是荀澈都能給出詳細的旁證與反駁,譬如朱二公子所謂的救人地點處所有漁家路人的旁證,根本就沒有見過任何人溺水求救或者是試圖游水,也沒有任何人下水救人。
朱家所謂的那些合情合理的時間日期,當落實到具體的地點與旁證,沒有一樣能夠拿得出來。
當證據提到這個程度,朱家真是一點退路都沒有了。大理寺只看荀家帶來所有的口供與記錄是用箱子擡來的,就知道這位在流言紛紛之中一個多月不曾回京的荀世子到底做什麽去了。
京兆衙門那邊還十分配合,尤其是經過上次朱家百花宴使得京兆尹江其盛險些罷職的事情,對於朱家車馬甚至下人的出入京城記錄之詳盡仔細,當真無人可比。
江其盛的恩師,刑部尚書陳敏更是趁著這個機會在朝堂上一本接一本的連參,幾乎就差把所有的堂審記錄直接在朝堂上讀給群臣百官,而陳敏所提的意思倒也不是將文安侯府對承恩公府之間的這種兩家之怨上達天聽,而是以承恩公府此事為例,提出了有關緝盜、偵案、舉證、取證等等修訂律例法條的各種意見。
於是整個天旭十三年的臘月,可以說是承恩公府史冊留名的一個月。
其實臘月初九,此案開審的第三天,承恩公便想要找人疏通荀家,求情講和、私下解決,自然是完全無效的。
到了臘月十二,事情越翻越細,朱家已經想要斷腕斷臂的,承認某些事情,哪怕是其實沒做過的事情也行,只要趕緊結案就好。
但荀家的態度卻是,即便承認做過,我們家也需要知道細節,何時何地何人協助。
而這個時候刑部陳尚書已經請旨旁聽,甚至還帶了緝盜司、慎刑司、典律司以及理證司,刑部五司之四當中的各司長史前來學習記錄。研究一下文安侯是如何詳盡取證,當中何處巧妙,何處不足,以及承恩公府所有的對答言辭哪裏有漏,誰是主犯,誰是同謀,如何量刑等等。
當然,長春宮與吳王魏王兩位皇子也沒有坐視不理,在後宮裏請罪求情整整哭鬧了數日。
然而宣帝的仁厚與心軟便在此時顯出問題來,在後宮裏面對愛妃愛子自然是心軟的,想要給承恩公府多留幾分顏面。可朝堂上的臣子們也是可以哭的,刑部尚書、禮部尚書皆跪求泣告,提起慈惠太後在世時如何品行高華、母儀天下,陛下何至於忍心如今因為幾個不肖子弟而有損朱氏一族的清名,又損傷陛下的聖譽。
而文安侯父子上朝對答之時,亦明確表示此事雖是微臣家事小節,但事關家族清譽,不敢不求詳查。
如何定罪朱家,皆看大理寺與聖裁公允,臣不敢妄議,可罪責之外,有關此事的前因後果,臣等只求個清楚明白,才能無愧天地君父,無愧列祖列宗。
這樣言語說出的時候,年輕的文安侯世子眼睛也紅了,言辭懇切,擲地有聲。最終連素來中立的閣臣與平章政事也建議宣帝此事還是清查為好,畢竟清者自清,查個明白,才能還承恩公府的聲譽。
這些話光明正大,有理有據,宣帝縱然寵愛朱貴妃又偏愛朱家,卻也不是如何昏庸執拗的帝王,最終還是允準了對此事的詳查。
而這個“詳”字,簡直就要了朱家的命。
因為荀灩真正的入京時間,其實是十月初六,就在荀淙跟著朱家人從茂林書院回京,溜去百花宴玩耍的那一日。
也在同一天裏,朱二公子親自去接了荀灩。
這件事在發生的當時,荀澈自然是完全不知的。
但是經過嚴格的追索與審問,二房的下人早已吐口說出了真正的日程與時間。文安侯的震怒自不必提,二房在這種情勢下已經是不得不強行與長房站在同一個立場上,假說女兒被朱家拐帶,只是為了女兒的名節與家族名聲才不得不暫時隱瞞雲雲。
最讓朱家氣到吐血的是,有關朱家二房的這個說法,居然並沒有什麽嚴重的問題,因為荀灩確實是從十月初六開始就一直在右江王府與朱家兩邊住著。
而一開始他們沒有說此事是荀灩主動、或者兩廂勾結,現在再說,只會顯得是承恩公府將所有責任都推給已死的荀灩。
雖然大部分計策真的是荀灩主導,可是荀灩已死,承恩公府說什麽都是空口白話了。便是有些荀灩先前的書信,一來為求穩妥言語模糊,二來有這個所謂拐帶囚禁的嫌疑在身上,真拿出來,怕是又被說是脅迫寫下。
而最要緊的是,朱家總不能說出真正的實話,自己是與荀灩勾結,意圖分裂文安侯府、動搖文安侯爵位、從而削弱對中宮以及秦王的支持罷?
另一方面,此時此刻朱家的內外行蹤都被扒得狼狽不堪,更加不敢牽扯右江王府與瑞陽郡主。大約在朱家人心裏,此時最想做的就是將荀灩挖出來挫骨揚灰了。
刑部與大理寺的仵作給荀灩屍檢的結果,最終就是中毒而死,而且是慢.性.毒.藥,除此以外並無外傷。
一句“慢.性.毒.藥”,朱家當真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除了反覆強調並無毒害荀灩、又將荀灩送回的動機和理由之外,朱家幾乎已經無可辯解。
然而大理寺與刑部卻很有創意的表示,你們可能是想要等荀灩到了荀家之後毒發身亡、進一步誣陷文安侯世子。
畢竟,先前在賞梅宴上到荀家報信、宣揚荀澈謀害荀灩的小廝,如今又“覆活”了。
或者應該說是,先前所謂的身死京兆衙門監牢,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嚴審之下其人已經吐口,說是受了朱家商鋪的人收買指使,傳遞這樣謠言。
這個說法要是在當時就翻出來,或者朱家還有什麽撇清的餘地。
但在這個亂局之中提出,無異於百上加斤。當朱家不知不覺地被繞到了“為什麽要陷害文安侯世子”這個話題上時,荀家順勢再次提出新的控訴與質疑。
天旭十三年臘月二十九,大理寺年假之前發出的最後一道要求,要求朱家交出所有京城內外商鋪的人員名單與賬本,尤其是所有朱家名下的藥材店鋪,以便清查荀灩所中之毒是否來自於某地,以及還有什麽人在對荀家的陷害當中協作參與。
至此,這件從荀灩生死開始的案子,已經徹底轉向對朱承恩公府的起底與清查。
天旭十四年的新年,可以說是自從宣帝登基以來,京城最熱鬧的一年了。
尤其是除夕之後開始親戚走動拜年,無論是宗親國戚,還是群臣百官,甚至街頭巷尾的升鬥小民,文安侯府與承恩公府這一宗公案,人人都能講上一通。
只不過有人是從荀灩之死的離奇開始說,也有人是從百朱家百花宴生變開始講,而對政局變化更加敏感的,也有人從數月之前秦王因著毆傷荀澈、以至見罪於帝開始算。
總之兜兜轉轉,昭陽殿與長春宮、秦王與吳魏二王之間仿佛又建立起了一種新的微妙平衡,而宣帝的聖心與大盛的前路,卻仍舊是那樣不可預測。
只有一點是人所共識的,等到正月十五之後,大理寺繼續再審荀朱二家公案,一定會帶來天旭十四年更加激烈的風雲變幻。
那麽在這個時候,宗親輔臣也好,六部各級並散官也好,人人都需要斟酌,自家究竟要站在什麽位置。
所以,當正月初六,文安侯府的帖子送到俞家之時,俞伯晟再度認真糾結了一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